网站无障碍 关怀版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档案文化>兰台史话

吉州区传染病防治史话

来源: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0-05-21 11:29:43

翻阅1997版的《吉安市志》,最早关于传染病记载的是1920年,距今正好一百年,史载:1920年端午节后发大水,秋季疫病流行;1921年,吉安城内设“牛痘局”,管理牛痘接种,预防天花等事宜。民国时期,各种传染病流行,危害甚烈。1941年吉安城内天花、霍乱流行,仅因天花就死亡146人。194386日,河东麻家村(现属青原区)一天死亡13人。建国初期,吉安市建立了市、乡、村三级防疫网络和疫情报告制度,开展了对流行性脑脊髓炎、伤寒、病毒性肝炎、钩体等传染病的监测和处理。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许多传染性疾病在吉州区得到了控制,有的已经根绝。

根据2013629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2020120,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将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4条规定,宣布对新冠肺炎采取甲类预防、控制的措施。至此,目前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共有“新冠肺炎”、“非典”、肺炭疽、高致病性禽流感四种。

新中国成立以来,吉州区历史上未出现过重大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吉州区历史上有记载的传染病主要有:

霍乱 民国期间,霍乱在吉安多次流行。据1939712日《明耻日报》报道:“吉安真性霍乱流行,除已出院外,尚在留院治疗的有150人”。1940年中央社报道:“吉安去年霍乱流行极为猖獗,经医院收容治疗的达857人,死亡146人。”《前方日报》19433月报道:“吉安市水东(即今青原区河东街道)因霍乱致命者日出数起。”

建国后,为了控制霍乱的蔓延,吉安市坚持开展工作爱国卫生运动,进行霍乱预防接种。到1950年,杜绝了霍乱、副霍乱的发生。上世纪70年代中期,根据国际、国内流行情况,支持在外环境(水、水生物)进行霍乱菌监测,在医院开展肠道门诊,对可疑病人进行粪便霍乱菌培养。1979827日,在赣江白鹭洲段采样点水中检出霍乱弧菌E1TOR生物型,但在市民中未发现霍乱病人及带菌者。198710月,市内有2名职工出差染上了霍乱病;同年,市红声厂也发现了3例霍乱病人。经过对患者隔离治疗,对环境消毒处理,对接触病人者进行带菌检查,对全厂职工服用四环素预防,及时扑灭了疫情,之后每年都会抓好防控工作。

天花 建国前,当时的吉安县政府于1928年在城内疫有“种痘局”,但牛痘苗接种远未普及,致使天花常在吉安城乡流行。据《前方日报》1939627日报道:“吉安近日天花流行,痘疫丛生”。1942年报道:“吉安城近日幼童发生烈性天花,死亡甚多”。 1949514日又报道:“近来吉安市天花流行。”

建国后,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全市医务人员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对全市新生婴儿及6岁、12岁三个年龄组的儿童进行免费种痘。1951年接种牛痘13000人,1953年接种牛痘18400人,是年在全市消灭了开花。1979102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已消灭天花。根据国家卫生部的通知,吉安市从1982年起,停止牛痘接种。

麻疹 建国前,当时的吉安城乡34年要流行一次,发病率高达1.06‰ 。麻疹患儿死亡率高达70%。建国初期,麻疹流行期间,市卫生行政部门立即组织医疗、防疫单位的医务人员组成医疗队上门治疗,抢救危重病儿。1960年开展麻疹疫苗接种后,发病率明显下降。从1985年起发病率已控制在0.1‰ 。

白喉 封建王朝和民国期间,直到建国初期,白喉是吉安城乡常见的传染病。1952年冬至1953年春,白喉流行,市医疗卫生单位立即在上人民路设立“白喉隔离所”,对患者进行集中治疗。这次流行共发生249人,治愈228人,死亡21人。从1953年起,年年普及白喉预防接种。从1956年起,发病率下降至0.5‰;1960年起,下降到0.1‰;1981年起,下降到0.01‰以下;1985年起,全市未发生白喉。

疟疾 1955年以前,疟疾发病率在1040‰。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知识的普及,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以及对疟疾治疗的及时和彻底,到1956年,疟疾发病率降到4.69‰。由于每年都坚持“二根治一预防”,至1980年下降到0.25‰以下。 1992年,全市仅发生2例。1993年,全市严格按卫生部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开展灭疟后监测工作;全年血检2990人,血检率1.01%;流行季节(每年510月)发热病人血检率都在70%以上;血检自然村覆盖率也达70%以上;同年9月,经省卫生厅考核鉴定,吉安市达到消灭疟疾标准。2000年撤市设区以来,疟疾防治工作稳固开展,但2007年区内报告1例,为输入性病例。20107月至20126月,全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落户吉州,确保2020年如期达到消除疟疾的部颁颁标准。

结核病  建国前,人们对结核病无可奈何,非常恐惧,普遍认为患了结核病就如判了死刑。1963年市结核病防治机构成立后,采取给儿童接种卡介苗的办法,预防结核。接种方法,1969-1987年为皮上划痕;1988年开始改为皮内注射。对已经患有结核病的病人,遵照查、防、管、治的方针,和“查出必治,治必彻底”的原则,采取早期、联合、全程、适量的规则进行化疗。1990年起每年儿童卡介苗的接种率达100%1990-2000年接种人数共计77496人。对结核病人采取国际上最为先进的管理工作方法——全程督导化疗管理,两年为一周期,每期完成督导结核病人150例。至1999年完成两个周期,全程督导化疗管理,涂阳肺结核病人300例,治愈率达98%。凡列为督导管理的病人医药费可享受减免,每个病人可减免医药费50100元不等,减免医药费覆盖率达70%1990-2000年,共收治结核病人1350人。进入新世纪后,按照国家结核病防控要求,结合世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20022009)、日本援助中日合作结核病控制项目(20032006)、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20032012)等项目资助,对结核病病人采取规范化治疗,病人治愈率大幅提高,尤其在结核病人管理及家属筛查工作上有较大进步。到2017年底,辖区医疗机构报告肺结核病例319例(本辖区242例)。

麻疯病 建国前,人们对麻疯病人畏而远之。1958年,吉安市成立麻疯病防治所,设立麻疯病村,开始对麻疯病人实行收容、隔离和治疗。至1992年,全市共收治麻疯病人91名,治愈44名,死亡、外迁21人,其余接受治疗和监测,后麻疯病在吉安逐渐消亡。

丝虫病 丝虫病又名血丝虫病。1958年首次对市区居民进行普查,在受查的40221名城市居民中发现阳性病人884人,阳性率达2.2%1964年对郊区22140人进行采血普查,微丝蚴阳性达620人,阳性率达2.8%。经有关单位鉴定,吉安市丝虫病流行的病因,市区为马来丝虫感染,郊区为班氏丝虫感染。1986年,市防疫站向河东乡22个阳性率最高的行政村投放70吨海群生盐预防用药,效果显著。1987628日至74日,江西省丝虫病考核小组来吉安市抽样调查,调查后宣布:“吉安市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基本消灭血丝虫病”;12月,江西省卫生厅颁发吉安市基本达到消灭血丝虫病合格证书。考核验收后,进行净化监测。19911994年,共横向监测11个村,血检9339人,检出微丝蚴血症者5人,微丝蚴率为0.05%19951999年,共横向监测14个村,血检14611人,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1999年开展慢性丝虫病调查和蚊媒监测,共监测3个行政村,调查372户,捕获致乏库蚊3110只,解剖3110只,捕获中华按蚊268只,解剖268只,均未发现人体幼丝虫感染。所有防治资料全部档案化管理,199911月吉安市顺利通过省卫生厅消灭丝虫病的部颁标准。之后,每年对1个行政村委会进行病原学监测,监测500人以上,并对晚期丝虫病病例进行跟踪治疗。

非典 “非典”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简称。“非典”期间,先后对200352日江西省首例输入性“非典”患者曾留宿的西苑宾馆与“非典”患者密切接触的居住在长塘镇的2个自然村进行封锁、流行病学调查、隔离留观及消杀工作,提出防控意见和措施。53日,为预防“非典”传染,全区范围内所有宾馆、单位一律暂停各种宴会、聚会、网吧、电子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影剧院、保健按摩等公共娱乐休闲场所一律暂停营业。510日,全区各界踊跃捐款,抗击“非典”。全区医务人员深入到乡(镇)街道、社区、车站进行体检排查,共排查1.45万余人次,接诊发热患者4300多人次,留观30余人,排除疑似病例1例;同时,印发预防“非典”知识宣传单2万余张,宣传手册1万余册。512日,西苑宾馆、禾埠堤留观点解除隔离,22名留观人员平安走出隔离区。2003630日,吉州区荣获“全省防治非典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手足口病 20085月,手足口病被列入国家丙类传染病,并按丙类传染病管理,据《吉州区志(20002012)》载,全区发病情况分别为20083例、2009399例、2010158例、均为散发,总计771例,其中重症5例,无死亡病例。

甲型H1N1流感 2009430日,“猪流感”,被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并正式改名为甲型H1N1流感,同年7月,全国甲型H1N1流感按乙类传染病管理。全区发病情况分别为20080例、200972例、20104例、201112例,均为散发,无重症及死亡病例报告。

艾滋病 2003年成立吉州区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坚持“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方针,围绕国家艾滋病防治工作考核核心指标开展艾滋病防治各项具体工作。2006年起,全球基金/中英艾滋病项目落户吉州区,并纳入示范区管理,经费的支持进一步推动了全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发展。至2012年,累计干预女性性工作者8000余人,干预静脉吸毒者1000余人,干预监管场所羁押人员3000余人,监测哨点监测7000余人,为5000余人提供VCT服务,累计有15名艾滋病病人接受了免费抗病毒治疗。每年的“12·1”世界艾滋病日均进行了广泛宣传,大大地提高了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新冠肺炎 今年1月下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发生以来,吉州区把维护百姓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通过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做到“布好一盘棋、织牢一张网、高举一面旗”,筑起层层阻击疫情的坚强防线。疫情在哪里,党员就在哪里。在突发的疫情面前,吉州区广大党员干部亮身份、做表率,春节期间,全区10个镇街、77个村、35个社区,以及公安、卫生健康、新闻宣传等系统共计4000余名机关干部、基层党员放弃休假,投身在政策宣传、入户走访、应急处突等防控疫情一线,用不同的形式诠释着一个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责任和担当,让鲜艳的一抹红在疫情一线高高飘扬。经全区上下严加防范,吉州区本土至今尚无确诊病例发生。

吉州区多次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422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上,区委副书记、区长尹冬苟主持会议并讲话,尹冬苟指出,要目标再明确,紧紧围绕“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为目标,深刻坚守底线原则,确保零发生;要重点再盯紧,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实行应检尽检,对一般人群要做到愿检尽检,进一步提高工作确定性,实行闭环管理排除隐患;要责任再压实,做到“属地责任+行业监管责任+联合执法责任”三位一体,针对重点场所管理,要在特殊时期实施特殊联动,依法、公正、果断做出处理,确保工作无盲区;要措施再强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要加强相关工作调度,各部门积极、全面做好应对复杂局面的准备,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吉州区档案馆 肖丽萍

来源:江西档案信息网​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